企業動態
從“量”的增長到“質”的提升——邁向高質量改革發展新征程
落實國有企業創新激勵系列政策,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構建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核心人才薪酬制度,完善落實“法務+”協同機制,探索實行“三項制度”改革,構建多維立體、貫通聯動的經營管理風險防控體系...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期間,海峽科化公司對照20個方面49項任務,科學統籌推進功能使命類改革與體制機制類改革,三年來制定修訂制度51項,逐步提升制度建設“軟實力”,總體任務完成率超90%,為企業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作為全國民爆行業重點骨干企業,海峽科化公司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省國資委黨委各項決策部署,緊跟民爆行業發展趨勢,聚力推動產業優化、科技升級、安全生產,持續增強核心功能、提高競爭實力,產值、綜合效益等主要生產經營指標在全國民爆行業保持靠前。
產業升級,三輪驅動,完善多元發展新格局
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案》,以“縱向延伸產業鏈、橫向拓展新賽道”為抓手,重點從擴大產業鏈、實施“爆破一體化”、打造軍用火工品生產基地等方面布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民爆、軍品、爆破服務一體化”三大板塊保持有序增長。
民爆主業布局有力。堅持“東西聯動、集約定點、合理布局、多元發展”的原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合理設點布局現場混裝地面站,實施跨區、跨省作業模式,有效整合福建與青海兩個區域的民爆產能資源,“十四五”期間,新增落地現場混裝炸藥生產點3個,動態調控現場混裝產能5次。2023年,從東向西轉移現場混裝產能10000噸,雷管產品順利撤點并線,實現集約生產;2024年,在格爾木投產落地青海省首個現場混裝乳化炸藥地面站,收購青海物產爆破51%股權,將東西部產能不均劣勢轉化為布局支撐西部民爆市場的競爭優勢,公司落實向西發展戰略的經驗做法得到省國資委肯定。
軍工產業穩步發力。成立明溪縣軍民融合產業海科園和廈門軍民融合研究院,先后引進4個戰略合作伙伴、3個軍民融合產品入園落地,射釘緊固件產品實現量產創效,DNT產品順利走出國門。持續加大軍品科研與生產投入,著力打造烽林、青樂2個軍用火工品生產基地,加快推動公斤級軍用起爆藥生產線調試和試生產步伐,以及軍用發煙罐產品、防化產品制藥生產線自動化改造。“十四五”期間,新增科研專業3項和生產專業4項,現有型號產品7個、在研預研項目17個;布撒式催淚彈產品、601產品領域形成產業規模化合作模式;各類爆震彈、防爆彈、催淚單元形成規模化生產交付;藥柱型射釘緊固件科研生產線形成日產100萬發規模化生產;公斤級軍用起爆藥生產線通過試生產條件評審,成功研發全國首臺套DDH自動化設備。
爆破板塊大幅擴張。持續完善業務結構,大力推動重點工程項目,成功打造集民用爆炸物品生產、儲存、運輸、使用、清退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模式。“十四五”期間,權屬4家爆破企業積極參與市場競標,累計承接爆破工程項目280余個,其中礦山總承包項目4個。權屬富興建設公司探索推行“礦山管家”服務模式,實現由單一爆破業務到礦山總承包爆破一體化服務的跨越式發展,順利晉升營業性爆破作業和礦山工程施工總承包“雙一級”資質,新增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資質,混裝炸藥車作業系統跨區作業成為省內首創;權屬東諾爆破公司格爾木年產8000噸現場混裝乳化炸藥地面站順利落地投產,填補了青海省現場混裝炸藥地面站的空白。此外,公司貫徹落實行業主管部門開展的民爆銷售企業“一體化”改革試點部署要求,以股權為紐帶整合龍巖區域民爆流通企業,在全省率先建成新型“一體化”民爆示范單位,打造了行業改革樣板。
科技賦能,創新引領,積蓄轉型升級強動力
堅持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重要目標。為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行業變革趨勢,公司以傳統產業高端化升級和前沿技術的產業化落地為主線,深入實施“科技強企”戰略,一體推進生態構建、技術攻關、成果轉化,打出全面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組合拳”。
優化科創體系生態,孵化技術成果。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研機制、組建科研機構,打造省級技術中心、工業炸藥研究所、起爆器材研究所、軍品研究所、軍民融合研究院等科創平臺,“十四五”期間,制定修訂科技創新相關制度2項,投入研發費用1.9億余元,獲得稅收政策優惠4300萬余元;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家,榮獲“福建戰略性新興產業100強企業”“福建省工業龍頭企業”稱號;新增授權專利130件,其中發明專利11件,實用新型專利119件,累計專利總數203件;主持或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2項、行業標準1項;有6項技術成果達國際先進水平。
深化產學研用融合,助推科研轉化。加強與民營企業聯合技術攻關,積極試點重大科技項目“揭榜掛帥”制度,與某單位合作研發破巖器體發生器,并取得2000噸年產能批復;合作研制的“HKMCD型工業電子雷管及通用型起爆器”總體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創新自動焊接技術,結合自動識別、定位與檢測手段,實現DDH生產全流程自動化,綜合生產效率相比傳統手工作業提升超25倍,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開展生產線功能單元模塊化研制,實現了生產線功能單元模塊化技術在煙火藥自動壓制設備、自動鉚接機上成功運用,助力柔性化生產;與高校和民爆企業合作研發項目“銨胺炸藥的研究”填補了國內民爆行業空白,屬行業首創。
強化創新技術攻關,加速智能升級。積極響應民爆行業高質量發展政策,錨定少人化、無人化發展目標,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強化智能化技術攻關,先后突破“工業炸藥智能碼垛裝車”“無固定操作人員乳化炸藥生產線”“中轉庫智能裝車”等智能制造領域關鍵技術,并在企業內部推廣應用,以科技創新賦能傳統民爆物品生產線向“智”升級,目前擁有自動化電子雷管生產線3條,國際領先水平乳化炸藥生產線1條,誕生了AI監控、視覺檢測、機器人裝車、智能碼垛等多個智能運用場景,實現了工藝流程優化、工序動態協同、資源高效配置。
文化強基,安全固本,筑牢改革發展強支撐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不動搖,推動“文化引領、機制固本、管理約束”三位一體協同發力,促進安全管理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防控”轉型升級,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以文化鑄魂,樹牢安全發展理念。提煉并踐行“安全工作與行業改革發展方向相結合、與海科戰略目標落地相結合、與履行國企社會責任相結合、與員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結合、與技術進步管理創新相結合”的安全文化理念,定期開展安全文化宣貫、安全知識競賽、安全教育培訓等活動,在生產區域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風險提示卡、應急處置流程圖等,全方位打造可視化安全環境,推動安全意識入腦入心。
以制度筑基,健全安全管理體系。健全各級安全生產委員會和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各級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76名,擁有注冊安全工程師80名。制定《安全工作五年總體規劃》(2021-2025)《安全生產責任制》等安全管理制度28項,“十四五”期間(2021年-2024年)累計投入安全費用及安全技改費用3.1億余元,企業本質安全水平顯著提升。建立全員安全生產責任清單“一崗位一清單”,實現安全生產責任全覆蓋,形成“層層負責、人人有責、各負其責”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
以管理塑形,嚴守安全生產底線。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集團所屬民爆生產企業均實現二級以上達標,銷售企業均實現三級以上達標。率先在福建省民爆行業建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2022年實現集團所屬單位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全覆蓋。加入工信部民爆行業“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工作專班,搭建視頻監控中心,實現對福建、青海區域10個生產點、5個銷售點的全面監控。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嚴格按照“五落實”原則落實閉環整改,及時有效防范化解安全生產風險隱患。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也是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決戰決勝之年。海峽科化公司將一以貫之全面落實各項改革任務,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持續推動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健全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確保高質量完成任務目標,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王凱南)